甘肃农业大学-甘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8相约招办 解读院校‖甘肃农业大学(二)

[复制链接]

56

主题

62

帖子

2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14 18:2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约招办
解读院校
2018

甘肃农业大学

1
草业学院
学院历史  
1950年率先在西北开始草业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64年设置草原本科专业,1972年成立我国第一个草原系,1992年成立我国第一个草业学院。1953年开始招收草原学硕士研究生,1984年建立我国第一个草原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988年被教育部批准为草业科学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草业科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和2012年先后获草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6年被甘肃省确定为一流建设学科。
已培养21个民族的本专科生5246人,硕士生823人,博士生202人,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全世界约18个国家。毕业生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长江学者1人、《Nature》评选的十大中国科学之星1人、全球著名农业草业种业企业家2人,CCTV三农人物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2人、全国十大农业诚信人物1人,十大陇原娇子2人,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3人,全国人大代表1人,全国著名草坪企业家中约40%、全国省级草原站(处)长及技术和管理骨干、高校和科研单位草业科学学术带头人约30%毕业于本学院。享有草业“黄埔军校”的美誉。
办学条件
学院现有草业科学、草坪管理2个本科专业,其中草业科学专业在甘肃省本科一批次招生。有草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草原学、饲草学、草地生物多样性、草地保护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硕士点。建有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教育部农科教人才培养基地、甘肃农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草坪研究所等研发平台,以及天祝高山草原试验站(236亩)、武威黄羊镇牧草试验站(866亩)、校内运动场草坪实训基地(32亩)等科研和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室面积5100平方米,拥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总价值2600多万元。与中国草学会联合主办全国性学术期刊《草原与草坪》。
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正高职称14人,副高职称15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30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甘肃省优秀专家3人,甘肃省教学名师3人,甘肃省飞天学者4人,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草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引进国际专家4人。国家学术团体正、副理事长5人。
人才培养   
已培养21个民族的本专科生5246人,硕士生823人,博士生202人,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全世界约18个国家。毕业生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长江学者1人、《Nature》评选的十大中国科学之星1人、全球著名农业草业种业企业家2人,CCTV三农人物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2人、全国十大农业诚信人物1人,十大陇原娇子2人,全国著名草坪企业家中约40%、全国省级草原站(处)长及技术和管理骨干、高校和科研单位草业科学学术带头人约30%毕业于本学院。享有草业“黄埔军校”的美誉。
草业科学
特色优势  
本专业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草地发生发展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有效提高草业生产效率。服务范围涵盖草业生产与经营、生态环境、草坪与城镇绿化、草地农业、草牧业生产等领域。培养系统掌握生物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草学基本理论知识,能在草地畜牧业生产、草地生态系统保护、草类新品种选育、栽培与加工利用、草业生产管理等方面从事科学研究、行政管理和教学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心系三农、善于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创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主干课程  
植物学、土壤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普通生态学、植物分类学、草地生态化学、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草地培育学、草坪学、草类植物栽培学、草类植物育种学、草地保护学、草产品学、草食动物营养学、草食动物饲养学。
就业方向  
毕业生面向草业、畜牧业、环境保护、城镇绿化、草坪运动场等行业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毕业生主要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事草业生产、生态环境修复、绿色有氧运动场地建造与维护、绿色和有机养殖业饲草生产供给技术和管理工作。40%以上的毕业生考取了研究生。
草业科学(草坪管理)
特色优势  
本专业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草坪绿地植物生长发育规律,草坪与绿地、草坪运动场、园林建造与管理、生态环境、草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服务范围涵盖园林景观设计、水土保持、游憩与运动场地、生态建设与草业生产等领域。培养系统掌握生物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草坪科学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草坪与绿地建植管理、园林建造与管理、生态建设、草业生产技能,能在管理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从事绿化工程施工与监理、草坪运动场地建造、园林规划设计、生态修复、草业生产等方面的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心系三农、善于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创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主干课程  
植物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测量学、普通生态学、植物分类学、草类植物育种学、草坪草种子学、草坪建植与管理、草坪营养与施肥、草坪工程监理、草坪灌溉与排水、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工程、运动场与高尔夫球场草坪、草坪保护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面向园林绿化、生态环境、体育运动、草业生产等行业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毕业生主要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事园林绿化、绿色有氧运动场地建造与维护、生态环境修复、草业生产技术与管理工作。40%以上的毕业生考取了研究生。
2
动物医学院
学院历史  
动物医学院源于盛彤笙、胡祥壁、朱宣人、许绶泰、廖延雄、谢铮铭、陈北亨等众多著名兽医学家和教育家在1946年创立的国立兽医学院,历经西北兽医学院兽医系(1950年)、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兽医系(1951年)、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系(1958年)、动物医学系(1993年),2001年更名为动物医学院。
办学条件  
现有实验室5600M2,万元以上仪器设备200多台(套),仪器设备总价值2420多万元;有1所动物医院和1个省级重点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牛羊胚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和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2个合作办学单位;有18个实践教学基地,并与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签订了互派毕业实习生协议,与正大公司、北京生泰尔集团、禾丰集团、瑞鹏宠物医疗集团、宁波佳雯宠物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等十余家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友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就业见习、实习实践、国家级专业技能大赛等机会和平台。动物医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并获得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1个省级教学团队、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省级精品课程;获得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2年获得兽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下设4个二级学科博士及相应的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经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管委会批准设立兽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0年和2007年分别获得兽医硕士和兽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学院年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约15名,兽医专业博士约15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0~80名,非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0~20名。
2005年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部委项目等1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8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主编和参编全国高等院校统编教材18部,主编各类专著、译著40余部。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4人,教学辅助人员13人。其中,教授17人(二级3人,三级1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16人,高级实验师及高级兽医师5人,讲师等14人。博士生导师26人(含兼职),硕士生导师48人(含兼职)。
动物医学
特色优势
本专业源自我国著名兽医学家、兽医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代兽医学奠基人之一的盛彤笙先生1946年创建的国立兽医学院的兽医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相关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兽医临床医疗、防疫、检疫、行政管理、生产经营和卫生监督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统计附试验设计、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免疫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外科手术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兽医内科学、中兽医学、兽医公共卫生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进出境检验检疫、公共卫生等机构,以及兽药与饲料生产及销售、动物养殖等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动物医学(兽医公共卫生)
特色优势
本专业基于“动物健康-环境健康-人类健康”这一新的兽医科学发展理念而设,致力于运用兽医技能、知识和资源为人类健康服务。本专业培养掌握兽医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行政管理、公共卫生、防疫、检疫、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大型养殖、兽药和饲料企业从事管理、防控、监督、检验、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
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与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免疫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统计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流行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普通病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动物卫生法学、动物防疫与检疫、兽药和饲料检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进出境检验检疫、公共卫生等机构,以及兽药与饲料生产及销售、动物养殖等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3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学院历史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前身为成立于1950年的畜牧系,历经西北兽医学院畜牧系(1950年),西北畜牧兽医学院畜牧系(1951年),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1958年)、畜牧兽医学院畜牧系(1992年)、动物生产工程系(1993年)、动物科学技术系(1999年),至2001年更名为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中办学历史较长,并在国内外畜牧学界有着广泛影响的学院。经过68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多层次多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我国高级畜牧水产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社会培养输送了9600多名毕业生。
办学条件  
学院现有动物科学(含畜牧兽医方向)及水产养殖学2个本科专业,其中动物科学专业为甘肃省特色专业。学院设有畜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4个博士点。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为农业部重点学科,畜牧学一级学科为甘肃省重点学科。拥有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农业大学永昌肉羊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农业部)、西北地区肉羊肉牛遗传改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甘肃省现代养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草食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甘肃省牛羊基因改良工程实验室等6个研究平台。有10余家校外教学科研基地和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实验室面积4500m2,仪器设备总值2300万元。
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70余项,到位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有21项科研及教学成果获省(部)级奖;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6项;在《Developmental and Comparative Immunology》、《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畜牧兽医学报》、《动物营养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主编、参编23部全国统编教材及专著和译著。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9人,讲师及助教17人;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4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甘肃省产业体系首席2人、副首席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3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2人,甘肃省“333”、“555”人才工程6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各1人。
动物科学
特色优势  
动物科学(畜牧)专业是甘肃农业大学最早的本科专业之一,1949年开始培养本科生,具有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为甘肃省支柱产业—草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本专业培养具备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利用,动物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动物生产重要环节,掌握畜牧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具有从事畜牧生产、开发畜牧产品和畜牧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  
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学、动物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环境卫生学、畜牧微生物学、动物生产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畜牧兽医管理及业务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与技术推广等工作,能在畜牧生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等相关领域的企业及动物产品安全质量检验部门,从事动物生产、经营管理、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等技术与管理工作;毕业生可在本校及全国范围内报考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平均每年有超过30%的毕业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居全校之首;平均就业率为92.4%,在全校名列前茅。
动物科学(畜牧兽医方向)
特色优势  
本专业涉及的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分别为国家特色专业和甘肃省特色专业,具有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是畜牧兽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物科学和动物疫病防治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具备从事动物生产、畜牧产品开发、动物疫病防治和畜牧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基本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兽医病理学与药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学、动物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兽医普通病学、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动物生产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畜牧兽医管理及业务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与技术推广等工作;能在畜牧兽医相关领域的企业及动物产品安全质量检验、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进出境检验检疫等机构,从事动物生产、动物疫病防控、经营管理、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等技术与管理工作;毕业生可在本校及全国范围内报考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平均每年有超过30%的毕业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居全校之首;平均就业率为92.4%,在全校名列前茅。
水产养殖学
特色优势  
水产养殖学专业是甘肃农业大学为适应我国水产大国和省内水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建成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随着经济社会和水产业的快速发展,甘肃省和全国对水产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本专业培养具备水生动物特别是淡水水生动物增养殖及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能在水产养殖科研、管理、生产、贸易等部门从事相关技术研发、水产动物资源开发利用、渔业管理、生产实践指导、渔业水域环境监测与保护及水产品和水产饲料营销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  
动物学、鱼类学、鱼类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水产微生物学、养殖水化学、养殖水域生态学、动物遗传学、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鱼类增养殖学、水产动物病害学、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渔业行政管理及业务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与技术推广等工作;能在畜牧水产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及水产品安全质量检验、动物检疫部门从事水产养殖、渔业经营管理、水产动物疫病防控、水产品、水产饲料及渔药开发营销、鱼类资源保护及渔业水质监测等技术与管理工作;毕业生可在本校及全国范围内报考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平均每年有超过30%的毕业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居全校之首;平均就业率为98.1%,在全校名列前茅。
长按二维码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1 17:11 , Processed in 1.68007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